【探讨】治河先治人,7000亿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真是烂尾工程?
来源:海绵城市
|
作者:lxxzlszgs
|
发布时间: 2017-06-12
|
14009 次浏览
|
分享到:
近期一篇名为《7000亿黑臭河整治市场——大跃进过后又是一片烂尾工程》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炸裂了,文章作者反思黑臭水体治理存在的问题,指出政府关于黑臭河道治理一直沿用截污、清淤、换水三板斧,在投入大量的资金治河之后,面临的结果依旧是收效甚微,白花花的银子付诸东流。
此文一出,业界同行和围观群众纷纷表示有话说,有同意也有反对的声音,一时间好不热闹。客观来讲文章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评价有以偏概全之嫌,也有人称文章还不如评论来的精彩。真相总是越辩越明,海绵城市网特收集了一些精彩评论分享给大家:
■ 观点1:源头截污是关键
“把河道抽干一个月,看看偷排的有多少?有多少企业倒闭?”
“更多的应该在源头上解决,黑河体仅仅是简单的黑河体吗,污水从何而来,这么大的河道自身的可净化能力及容纳能力有多少,简单的一时投资,治理的了一年两年,三年以后呢,再重新投资,还是一水清澈呢?”
“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。截污才是根本。原位修复技术只是给河道这个常年感冒的病人开了感冒药,却没有问它为什么经常感冒。”
“截污纳管不是治本,那请问什么是真正的治本?殊不知所谓的恢复河道自净能力,是需要截污、补水、清淤、生态修复等手段循序渐进的措施合理搭配才能实现的。不能把目标与手段混为一谈,更不能那目标来否定手段。”
■观点2: 河道自净效果好
“无论截污、清淤做得再好,如果不大幅度提升水体自净能力,扭转“自污”趋势,河湖水体就不可能真正治理成功。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就是它们的免疫系统,让河道真正从“自污”状态变成快速“自净”状态。”
“截污、疏浚清淤是前提,所有的治理必须从源头控制,不然一切都是白做。生态修复是水体保持长期优质水质的保证,除非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循环,不然必须要靠人来维护,水生植物要定期收割,鱼类和底栖动物也要处理。至少在地球上还是要遵循质量守恒,有进就要有出,只进不出要爆炸,不进只出要肾亏。”
■观点3:你们都别争了,制度才是最大问题
“环保圈子基本都是大跃进的模式,多数环保公司只是工程公司,有能力研发并有技术的公司凤毛麟角。”
“水污染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牺牲环境带来的利益也比现在治水花的财政支出多很多,我觉得政府不能急功近利,用治水来考量政绩可以,但不要只给一年两年的时间,一年消灭劣五类,本身就不科学。上有政策才会出现下面走极端的对策。”
“作者说的有一定道理,但一棒子打死一船人。黑臭河道整治目前的主体仍是政府...目前的问题是政府急于求成,不给你时间去恢复自净能力。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,治理黑臭河道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,不是一天两天,一年两年来完成的。生态系统有它的容量,超过了自然会出问题,所以截污,清淤肯定是必要的,沉淀,曝气,微生物等等各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针对性,但生态系统是多重因素共同相互作用的,它们合作需要磨合期。作者所说的各家有各家的招,确实是实情,但各家其实也都没错。需要从高层去全面把控引导,或协调各方方案等。不能一概而论。”
“这篇文章不错,各类神仙我都接触了,看着悲催!!水十条确实成了资方加资源的盛宴,中国就没有搞不定的领导!把流域生态治理项目可以做成沿河绿化打造和清淤项目,把原生态河床可以做成土建,俗称3面光!还可以把流域分段治理,上猛药!!为了断面数据。一帮干设备的说我们的设备相当于透析机,给你们40万平的湖装个肾!!!跟环保不相干的央企跟秃鹫一样!地方对口部门可以是建设口,也可以是环保,还可以是水利,生态系统不是拼凑的!赶在指南前各地钱花了,债也背了,数据是漂亮的!前几年定的项目现在逐步出现问题,或者大干快上!!
笔者说的7000亿这个数字太保守了!!!! 你估计这个太湖,滇池需要多少钱???”
“治理黑臭河本身就是长远的工程,而现在的地方政府为了响应上级考核,急功近利,一个月、20天、甚至10天出方案的都有,医生看病也得望闻问切,通过各项检查才能得出结论,而一条河道短的三五公里,长的十几公里,为了赶工期,往往调研都是草草了事,只要能在领导定的会议日期内拿出个冠冕堂皇的汇报方案,就皆大欢喜,根本不注重工程本身,领导在位也就两三年,都希望短期出成效,否则再有效果对领导而言也是没效果。周而复始,前三年的口号是黑臭河整治、后三年河道整治、在后面就是五水共治,换个口号,换个考核文件,整来整去主题不变,效果不见,资金确是年年批、年年投,长此以往恶性循环,最终就是劳民伤财。”
■最后再放上一篇较理性意见,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再多一些。
“一早欣赏了这个“神作”,感觉文章哗众取宠,与指南、我国黑臭治理现状严重不符,文章对读者尤其是非专业人士严重误导...窃以为:1、请作者再认真读一遍黑臭指南的各章节标题就知道,指南是要求系统治理,而非单一措施;2、经过三河三湖的治理以及几轮国家重大水专项的系统研究,已经基本形成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;3、黑臭治理不是什么高精尖,要的是认认真真摸清家底、因地制宜系统施策,并把这些方案踏踏实实用到每个工程,没有捷径、没有神器;4、文章引用e20某些专家的观点要注明出处,否则有剽窃之嫌;5、黑臭治理是城市发展到了这个阶段的必然之路,治理成效有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,认真执行,按效付费,不会是烂尾工程....”